郑海娇:马槽的婴孩 | 联合早报

郑海娇:马槽的婴孩 | 联合早报

Play all audios:


年复一年的圣诞诗歌都如此唱。我也曾在日本的雪地上,与众人手持蜡烛,报佳音,唱诗。歌声虽没响彻云霄,流自肺腑的幽幽声韵,却在寂静的风雪中,随忽明忽灭的烛光,摇曳回荡。一股无法形容的平安和豁然,充满了雪花纷飞的皑皑天地,迄今难忘。


2000多年前的伯利恒,没有今日在世界各地飘起,撼动五感的诗歌和白雪。犹太人的记叙里,耶稣诞生的那一夜,野地里的牧羊人,正看守羊群。天使忽然显现,报救主降生的信息:“卧在马槽,就是记号”。


马槽的可思考性,带出了信仰的可贵点。“记号”,不在富丽堂皇的宫廷,而是一个马槽。天使晓谕的牧羊人,是再平凡不过的平民。换言之,救主降生为普通百姓。主人翁的身份虽尊贵,却凸显在很日常之处;引人入胜的,正是这超然与卑微的并存。


给人带来拯救的婴孩,也带出另一个记号:十字架。圣诞故事的意义,就是把我们的目光转向世人认为是扞格不入的折转为重点。长大后的婴孩,必须承受十字架的酷刑,却也超越了死亡。如果死亡不是圣婴降生的目的,那圣诞节也没存在的必要了。


现在普遍看到的圣诞,像在阐述一种悖论,成了让人分心的文化焦点,仿佛消费至上才最重要。消费主义下的圣婴,同样卧在马槽,却只是众多应节商业产品中的一项。


近日市面上出现了Hipster Nativity (反主流文青的圣诞)的装饰品。这套基督诞生的场景,一反传统,除了婴儿耶稣仍躺在马槽里,约瑟持手机自拍,手握看似纸咖啡杯的马利亚,虽坦肩不至露胸,但也清凉夺目。一旁身穿T恤牛仔裤的牧羊人,戴着耳机看着手机。圣经中的三名东方博士,则打扮抢眼站在电动平衡车上,准备递送手中的亚马逊礼物盒。


若以这商品为例,圣诞节的宗教意味并不浓郁。在物质主义多元化的冲击下,广告的狂轰滥炸中,圣诞,不再以其救主诞生为卖点(虽然诞辰的真正日期,无从考据)。稍往消费者的心理一窥,便知派对狂欢、购物消遣、分享爱的节日等等,才是一般人的圣诞节符号。


其实,超然与卑微的并存,所带来的“礼物”之一,是守候的凭借——空置的马槽等到婴孩,看守羊群的牧人得着启示,等待弥赛亚的人获得救赎。从马槽的婴孩到十字架的耶稣,一切束拢起来,圣诞节应许了在漫长的等待后,喜悦与福分必定到来。


当我们打着漫天弥散的营销战争时,一些国家正不幸处于枪林弹雨的硝烟中。愿那2000年前的记号所带来的爱、平安与良善,也辄闪过世上所有的黑暗。


MDDI (P) 042/10/2024, MDDI (P) 043/10/2024新报业媒体有限公司版权所有(公司登记号:202120748H)在中国的用户请游览 zaobao.com


第三方公司可能在早报网站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。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早报网站无关,早报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。